在異國遊走的日子,被迫與熟悉的文化絕緣,只得不斷搜尋足以協助一個旅人淡化陌生感的任何可能,路上擦肩而過的黃種面孔、中國餐廳的招牌、藝品店過度販賣的中國風,都發揮了其超越本能的功能。

 

到了國外,世界變小了,我群(we group)的範圍變大了,只要看到東方面孔,都有一種親切感,雖然處處被當作日本人不太是滋味,但平心而論,還是要感謝這些消費能力超強的日本觀光客,讓自己在白人國度中不顯得那麼格格不入,甚至備受禮遇。

 

在文化隔閡的國度中生活,必須努力讓自己融入另一個語言體系,看地圖、看路標、看店招、讀tour guide、點菜,都不是什麼難事,更別說有翻譯機隨伺在身,整個世界成了我的超大英文課本,信手拈來都是好教材,我經常利用坐車的時間預習及複習,腦海中不斷有英文字彙在排列組合。

 

在西方國家,中國文字從來就不是什麼強勢語言,那怕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都使用中國文字,我們中國人也從未因此佔到什麼便宜。不管是書面簡介或語音導覽,多半都有日文版,但是識相的中國人絕對不會奢望有中文版,除了大英、羅浮宮這種世界一流的博物館;倒是在Edinberg的宗教博物館,赫然看見導覽中竟有中文,讓我打從心裡愛上這間小小的博物館。

 

不少老外都會學上幾句中國話,你好嗎、謝謝、再見諸如此類的。Edinburg火車站Boots店員的幾句中國話,給初次單獨出遊的我很大的安定作用。

 

中國文字不知有什麼不可救藥的魔力,會讓老外喜歡穿在身上、戴在頭上、提在手上,也難怪在每個觀光景點,都可以看到中國人在路邊擺個小攤,揮筆幫老外寫藝術化的中國字,賺取微薄的收入。中國字的魔力,不僅入侵各種商品,連法國香水都以中國字「魅惑」命名,而且在電視廣告中極盡煽惑之能事,我想中國字絕對有資格躋身企管系的行銷教科書中。

 

不過,老外對於中國字的著迷,膚淺的程度恐怕超乎想像。J的室友買了寫滿中國詩句的桌墊,但是經常把桌墊放反,任憑幾個中國室友怎麼教導,對老外而言,中國字的正反似乎從來都不是重點。

 

我曾經抓破頭皮在思考,老外究竟怎麼看待中國文化,我想,他們不過是覺得東方文化很神秘罷了!喜歡東方文化從來都不能讓他們放棄西方文化的優越感。逛過幾家精品店後,發現不只是中國風,印度風、東洋風、東南亞風都吹進西方國家,如果把這些文化並列,或許可以比較清晰看出,中國文化在老外眼中的地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an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