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住在海角的台灣人來說,北歐就像天涯一樣遠。不過,幸運如我,卻可以出差到北歐三趟,而且每次都是去不同國家,讓我蒐集到了冰島以外的其他四個北歐國度。

因為工作的緣故,我在還沒踏上北歐的土地之前,就接觸過一些來自北歐的頂尖科技公司,像是諾基亞(Nokia)、愛立信(Ericsson),所以對北歐不算陌生,但當我第一次有機會前往北歐時,還是高興了好久,我想親眼看看這些小國家究竟是如何孕育出世界級的大公司,當然也想體會一下他們是如何實踐生活美學。

芬蘭是我第一個踏上的北歐國家。對我來說,因為諾基亞的印象太過鮮明,諾基亞幾乎就與芬蘭劃上等號,後來證明,諾基亞對芬蘭的經濟與就業的確貢獻很大,芬蘭的手機應用也很先進,但芬蘭其實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高科技、快節奏,整體而言還是很悠閒的氣氛。

Finland043  

因為諾基亞的關係,所以芬蘭航空很早就開闢了香港飛赫爾辛基的航線,所以飛去赫爾辛基比起去歐洲許多城市都還要方便許多,將近十一個小時可以抵達。

6月的赫爾辛基,當地人都充滿笑容,因為每年都要經歷半年以上的嚴寒與長夜漫漫,自然有許多人開心的在咖啡館或餐廳外頭曬太陽,只有觀光客喜歡坐在室內。在我去過的歐洲眾多首都城市中,這裡的步調算是數一數二的慢。

Finland 083  

芬蘭因為被俄羅斯統治了一百多年,到處都可以看到俄羅斯的影子,光是一堆又長又有很多以夫或基結尾的地名就可以看出來。市區內有很多東正教的教堂,其中不可錯過的有三座教堂,烏斯別斯基(Uspenski Cathedral)是西歐最大的東正教堂,有著磚紅色主體,還有13座綠色尖塔,代表耶穌與12位信徒。

與其遙遙相望的是位於議院廣場的主教座堂(Helsingin tuomiokirkko),有著希臘廊柱的白色主體和綠色圓頂,這也是赫爾辛基的地標建築之一,廣場中央矗立著沙皇亞歷三大二世的銅像。我去的那天剛好有活動,廣場擠滿了人,這裡平常就是民眾最喜歡聚集的場所,這裡幾乎可以說是當地政治、宗教與學術的中心,旁邊就是總理府、赫爾辛基大學、市政廳、最高法院與國家圖書館。

相較於前兩座教堂,岩石教堂(Temppeliaukio Church)更有看頭的多。這座教堂沒有尖塔、也沒有圓頂,與傳統教堂的外觀截然不同,因為它是從天然岩層闢建而成,在上方安裝玻璃頂棚,可以自然採光,並由一百條放射狀樑柱支撐。岩石教堂其實不像教堂,更像音樂廳,它的頂部經過特別設計,可以達到最好的音響效果,幾乎每天晚上都有音樂會,也是當地熱門的婚禮場地。

Finland 217  

 

芬蘭的食物沒有太多亮點,其中麋鹿肉應該是比較特別的。其實我一向對這些野味敬謝不敏,只吃常見的肉類,但想說既然來了就應該嘗試看看,結果我只咬了一小口,口感與豬肝頗為類似,但還是吃得出腥味,我趕忙再吞了一堆馬鈴薯泥,然後喝了好幾口紅酒,才把可怕的味道蓋過去。 

Finland 081  

赫爾辛基的夏天,白天比晚上長得多,每天吃完晚餐,我們都會散步回飯店,有時是晚上九點多,太陽還是高高掛,有時是晚上十一點多,勉強看到暮色。回到飯店要睡覺時,就把厚厚的三層窗簾拉上,除了有天半夜醒來,我特別拉開窗簾看這裡入夜的模樣外,那幾天我完全沒有看過赫爾辛基的夜景,好像連夜晚兩字都忘了怎麼寫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dani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