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到齊柏林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用空船拍攝的「看見台灣」紀錄片,透過前所未見觀看台灣的角度,映照出社會人文及環保的反思,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。我至今沒看過這部片,但我曾經在德國搭過真正的齊柏林飛船(Zeppelin Flug),從低空看過別人的土地,這是我在旅行中搭過最酷也最奢侈的交通工具。
其實我在慕尼黑市區,多次看過飛船穿越藍天的畫面,當時還以為只是某種超大廣告氣球,還是研究性質的飛行物,沒想到這種飛船是長期維持商業營運,更沒想到自己有機會登上飛船,從空中眺望慕尼黑這塊土地。
搭上飛船所費不貲,一趟40分鐘就要315歐元,台幣一萬二就這樣飛了。不過,換來的經驗還是很值得啦,畢竟我搭過民航機、運輸機、直升機,也搭過各種雲霄飛車,就是沒搭過飛船,感謝齊柏林Neue Technologies公司,讓我們這種不是攝影師也不是科學家的觀光客,也能搭上飛船過過癮。
飛船本來就是德國人發明的,是由斐迪南.馮.齊柏林(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)伯爵在20世紀初期設計出來,一次大戰前有過一段輝煌時期,德國戰敗後一度沒落,後來雨果.艾克納(Hugo Eckener)又重振雄風,直到1937年時興登堡號在美國紐澤西州失火墜毀,之後飛船運輸產業快速式微,被民航機所取代。
搭乘齊柏林飛船的地點是德意志博物館(Deutsches Museum)旗下的Flugwerft Schleißheim,距離慕尼黑市區大約半個多小時,這個博物館本身是以航空飛行物為展出主體,也詳盡介紹了飛船的歷史,在這裡搭飛船似乎也很有正當性。
雖然飛船的體積很大,但真正可以乘坐的機艙位置其實很小,只能容納十多位乘客。因為搭飛船的人不少,飛船只有一部,每次要繞行約40分鐘,所以大家必須分批排隊,還沒輪到的乘客就先去逛逛博物館,如果是航空迷一定覺得值回票價,不然也可以坐在露天候機區喝紅酒吃Brezel蝴蝶麵包,保證不會無聊。
搭飛船是沒有空橋可以走的,比較像是簡陋的小機場,必須搭接駁車到草地上等待,然後可以非常近距離的看飛船降落。每次飛船要降落時,就有一部車載著很高的支架前往協助,然後看著螺旋槳旋轉的氣流把草坪吹成一陣陣的草浪,工作人員很熟練的指揮我們排隊,然後登機時要維持一個人下船、一個人才能上船的秩序,藉以保持飛船平衡。
一開始坐進這個塑膠大汽球中,而且慢慢升空時,有點本能的懼高反應,空姐要我們乖乖坐在椅子上,但是沒有不能使用電子設備的規定,所以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瘋狂拍起照來;飛船到大約300公尺的高度後開始平行移動,大家就可以隨意走動,但空姐要我們盡量不要都靠往同一側,當大家看到熟悉的寧芬堡宮(Schloss Nymphenburg)、瑪莉恩廣場(Marienplatz)、安聯體育場(Allianz Arena)、BMW總部在下方出現時,全都尖叫了起來。我來過慕尼黑四次,這些景點都去過不只一次,但還是頭一遭由上往下俯瞰他們,那應該是上帝的角度,但科技讓我們也能過過乾癮。
除了在慕尼黑,在德國博登湖及其他許多城市也都有這樣的飛船航行體驗,我想像的是,如果不是城市風光,應可看到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脈及童話般的古堡,但這樣的體驗太過奢侈了,或許一次已經足夠。
留言列表